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资讯 > 正文

乱世逐鹿鲁肃阵容推荐搭配

六六下载网 发布:2024-09-25 10:29 40


希望我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关于乱世逐鹿鲁肃阵容推荐搭配的信息和知识。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随时告诉我。

乱世逐鹿鲁肃阵容推荐搭配插图

乱世逐鹿曹操好,原因如下

武力、统率、智力、政治、魅力

先说武力:其实曹操和孙权作为两国主君,是不需要什么武力的。但真要说到武力,曹操少年时就有夜床大宦官张让府邸的壮举,之后讨黄巾,战董卓,击陶谦,败吕布,破袁绍,斩塌顿,追刘备,曹操都是亲自带兵上阵,很是打过一些硬仗,还有不少逃亡之仗,武力还是有实战经验做保证的。

孙权这边就缺了实战经验。虽然史书记载孙权喜欢狩猎猛兽,甚至能单挑老虎。但是和他的父亲江东猛虎孙坚、兄长小霸王孙策相比还是不值一晒。和百战余生的曹操相比也是略逊一筹的。

统率:这点曹操几乎能胜过三国时期大部分名将。曹操的军事统帅才能在整个三国时期都算是天花板级别的。而孙权在合肥的丢人战绩,被张辽八百破十万,基本就让孙权和名将称号说拜拜了。统率上曹操完胜。

智力:智力方面比较难直观的说谁比谁强,只能说这两位都是人精。就拿一件事来说,孙权偷袭关羽并杀死了关羽,转手将关羽首级送给曹操,来了一招祸水东流。而曹操也清楚孙权藏的什么小心思,厚葬关羽,让孙权继续吸收刘备的仇恨,两个老狐狸谁都讨不到谁的好。而等到曹操去世,曹丕显然就玩不过孙权。孙权反复横跳,从曹丕那里骗来了吴王的封号。所以,从智力上来说我觉得曹操和孙权在同一个水准,但孙权比起曹丕可就能使劲地碾压了。

政治:论治理能力,曹操和孙权都是高手。曹操整合了自己手下宗族、士族和庶族的各种人才和利益,将不同派别的人才都为我所用。同时基本架空了许昌的朝廷的权力,为曹丕最后篡汉打下坚实基础。而孙权这边,则是很好的吸取了父兄两人在政治上短视的缺点,通过和江东大族共享权力的方式,稳定了江东人心,并在赤壁大胜后树立了绝对的威望。两人都有着极高的政治水准,这点上差距应该不大。

魅力:最后要提的是个人魅力。这里曹操实在是胜过孙权太多。曹操大多数时候都气度恢弘,在对待杀死自己儿子和爱将典韦的张绣,以及任凭关羽离开去找刘备,这两件事情上都体现了曹操非凡的度量。当然,曹操不是什么圣人,他也杀人,边让、许攸、孔融、崔琰都死在他手下,但曹操并不会给人一种刻薄的感觉。反观孙权,因为张昭曾经劝他投降曹操,就一直挂碍在心;又因为刘备获得益州,就当面批评已故的鲁肃当年借南郡给刘备是愚蠢的举动。晚年的孙权更是几乎能用“昏聩”来形容,被曹操拉开极大差距。

综上所述,曹操在武力、统率、魅力上都完胜孙权。智力和政治上处于同一层级。所以总的来说,曹操胜过孙权。

鲁肃能带威谋靡亢带兵吗

能。据《三国志战略版》游戏攻略显示,鲁肃的战法搭配可以选择威谋糜亢+刮骨疗毒,即其能带威谋靡亢带兵,兵书选择:后发先至+妙算。《三国志·战略版》是由广州灵犀互动娱乐有限公司制作的一款沙盘策略手游,游戏以三国乱世为背景,玩家扮演主公的身份,去招募三国各种武将,并通过各种城建、攻占资源等途径,来开疆扩土,去征战沙场,实现逐鹿中原的愿望。

周瑜甘宁鲁肃怎么组三势阵容

周瑜甘宁鲁肃要根据属性配战法,鲁肃配济贫好施+奇计良谋,甘宁配锋摧决+兵无常势,周瑜配夺魂挟魄+婴城自守。阵容核心就是把输出能力提升上来,有对应的思路,选择吴国的武将进行搭配,搭配三个武将,输出就非常高。周瑜的输出效果好,利用火攻来打伤害。

《三国志·战略版》是由广州灵犀互动娱乐有限公司制作的一款沙盘策略手游,该作于2019年9月20日正式公测。游戏以三国乱世为背景,玩家扮演主公的身份,去招募三国各种武将,并通过各种城建、攻占资源等途径,来开疆扩土,去征战沙场,实现逐鹿中原的愿望。

武将按照历史所属势力,划分为了魏、蜀、吴、群四大阵营。当队伍中,所有武将属于同一阵营,且已建造主城建筑的协力系列时,队伍中所有武将的基础属性,都将获得提升。在武将详情界面的列传分页,可竟看武将缘分(并不是所有武将,都有武将缘分)。缘分中任意三名武将,处于同一队伍时,可激活缘分效果,获得额外加成。

三国志战略陷阵阵法给曹操还是法正用?

三国志战略版陷阵营给刘备和曹操用好,分析如下:

1.陷阵营:可从武将高顺传承获得,战法属于盾兵专属,只有盾兵能使用。配备战法全体武力、统率属性提高,适合物理部队配备。前3回合获得急救状态,受到攻击有30%几率治疗,可以提升全体的续航能力,治疗量受智力影响,所以战法可以配备给队伍中的辅助效果最佳。

2.刘备:刘备有着不错的智力属性,其自带战法仁德载世每回合可以治疗我军2人,并且有几率对敌军单体造成虚弱控制。在配备陷阵营后可以为全体增加武力、统率成长,可以配备给“刘关张”这样的组合,以智力武将为辅,以武力武将为攻,这样的搭配会更加合理。陷阵营前3回合的全体急救也能增加组合的续航能力,配合刘备的自带战法可组成双重治疗。

3.曹操:曹操的自带战法乱世枭雄可以给友军增加伤害持续到战斗结束,并且给自身减伤。配备陷阵营后全体增加属性,并且有几率获得急救的治疗。整体的防御能力会得到一个较大的提升。

以上是我对“三国志战略版陷阵营给谁用好”问题的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个人简介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见“不奉法度”者,即严惩不贷。他曾上书汉元帝,表达其“不待时而断奸臣之守,悬于都市,编书其罪”的决心,并痛斥“苟合取容,阿党相为,念私门之利,忘国家之政”的小人之举。他的这种人品和气质,对诸葛氏家族影响很大。诸葛亮的父亲是诸葛珪,字君贡,在东汉末做过泰山郡丞。

军事上的成就

1.诸葛亮勤于思考,注重革新军械、装具。研制了一发十矢连弩和适应山区运输的木牛流马等作战工具。并改进钢刀,增强了蜀军战斗力。好兵法,推演阵法作“八阵图”,为后世传扬。

2.在治军方面,诸葛亮重视部队的节制和训练,主张以法治军,讲究为将之道。

3.作战时,诸葛亮用兵力主审时度势,谨慎从事;每战力求速决;重视后勤,常年派官兵千余整修都江堰,确保军粮生产;每次退却时都十分慎重,采取在山地设伏等手段,以掌握主动,保证安全。

4.战略上,诸葛亮未出世便知天下三分,他在《隆中对》对当时形式的分析可谓高瞻远瞩;而且善观大势,始终坚持联吴抗曹,致蜀汉得与魏、吴鼎立。

不足之处

1.用人上的失误。首先是让关羽镇守荆州,关羽性格高傲,刚而自矜,有勇无谋。关羽失荆州,使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两路出兵北伐的设想变空,并使蜀国在今后的战争中始终处于背动地位。其次是用马谡守街亭,马谡自幼熟读兵法,好论军计,甚为诸葛亮所器重。但刘备觉得马谡言过其实,临终时曾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诸葛亮却不以为然,还经常同他谈论兵法,有时通宵达旦。丧失街亭,使诸葛亮的主力侧翼受威胁,整个作战计划遭到破坏,被迫撤军。

2.对于人才的限制。诸葛亮辅政后,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这看上去很令人钦佩,但无意中却限制了人才的发展。经如任免一个县官的小事,诸葛亮也要亲自处理;军中“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结果诸葛亮死后,蜀国人才青黄不接,造成“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局面。

3.用兵上的失误。“诸葛一生唯谨慎”,用兵谨慎,这是诸葛亮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用兵应以慎为主,以奇为辅。奇正并用,并能建大功。时魏延曾提出自率万人,偷袭潼关,诸葛亮认为此举草率,未同意。后邓艾灭蜀,正是用偷袭之策。司马懿在给其弟司马孚来的信中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晋书·宣帝纪》)。此话虽有夸大,但也反映了一定的事实。

后人特别推崇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神机妙算,将其视为智慧化身。小说《三国演义》更是将其神化,其情节更是广布人口。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其评价如下: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周瑜(175-210),字公瑾,东吴四英将第一位,庐江舒城人。幼年与孙策相识,结为生死之交。后孙策脱离袁术自立后,周瑜主动投奔孙策。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中起到了谋士和武将的双重作用,用计谋收服了太史慈。孙策平定江东后,周瑜任水军都督。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后,也十分信任周瑜。208年,孙权西征黄祖,周瑜立下了大功。208年,曹操南下,目标直指江东,孙权战和未定。周瑜及时从鄱阳湖赶回,正确分析了曹操远来的种种弊端,使孙权决定与曹操一战。周瑜身为水军大都督,用火攻之计大破曹操,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周瑜攻打南郡时中毒箭,但还是拼死取下了南郡。随后周瑜割长江南岸给刘备,但刘备至京口见孙权,要求得到整个荆州,孙权同意,因此周瑜只得退往柴桑郡养伤,在生病期间周瑜提醒孙权要提防刘备。210年,周瑜领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时箭伤发作,英年早逝,年仅36岁。孙权闻讯后,立即素服迎接周瑜灵柩回柴桑。

历史上的周瑜风姿英发,心胸广阔。东吴老将程普,早年跟随孙坚,自以功高,瞧不起年轻的周瑜。但周瑜并不与程普计较,最后使程普自己折服,程普说道:“与周公瑾交,如饮醇缪,不觉自醉。”到宋代时,世人还是很喜欢周瑜,这一点从苏轼的《念奴娇》一词中就可以看出。但到了元代以后,人们就逐渐对周瑜进行丑化,至到《三国演义》成书时,周瑜就完全成了另一个人了。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周瑜和刘备的关系,周瑜一方面主动割长江南岸地给刘备,但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外交行为;另一方面周瑜又看出刘备的枭雄本色,不愿刘备一天天壮大,因此上书孙权,要求孙权将刘备软禁在京口(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美人计的由来,但其实周瑜本人并未施美人计,孙尚香也是由孙权主动嫁给刘备的),但孙权不愿。在对刘备一方的态度上,周瑜和鲁肃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周瑜是激进派,而鲁肃则眼光看得更远。遗憾的是,千百年之后,这两个人都成为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诸葛亮的垫背人,周瑜成了心胸狭窄的代名词,而鲁肃则变成了一个老实得笨得出奇的人.

曹操简介

曹操,字孟德,公元154年生,沛国谯县(安徽毫县)人,西汉相国曹参之后,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担任官职,封为费亭侯。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成为曹腾养子而改姓并继承侯爵。在三国演义中提到曹操小名阿瞒、吉利,故而有曹阿瞒之说。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而在三国演义中,南阳何禺页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许劭,字子将,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于公元184年汉末黄巾之乱时显露头角,董卓死后,纵横乱世,南征北战,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河南中牟县东北)以少胜多挫败河北袁绍10万军队,公元201年在仓亭(河南管县东北)再次击破袁绍大军。公元208年,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并成为东汉朝廷丞相。公元208年7月,曹操南征荆州刘表,12月于赤壁与孙刘联军作战,失利。公元211年7月,曹操领军西征以击马超,构筑了整个魏国基础。公元213年,汉献帝派御使大夫任命曹操为魏王。公元220年,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葬于高陵。

曹操一生从陈留起兵到洛阳逝世,奋战30余年,参加大小战役近50余次,消灭了袁绍、袁术、刘表、张绣、吕布等割据势力。曹操共有25个儿子,卞皇后生文皇帝曹丕、任城威王曹彰、陈思王曹植、萧怀王曹熊,刘夫人生丰愍王曹昂、相殇王曹铄,环夫人生邓哀王曹冲、彭城王曹据、燕王曹宇,杜夫人生沛穆王曹林、中山恭王曹衮,秦夫人生济阳怀王曹铉、陈留恭王曹峻,尹夫人生范阳闵王曹矩,王昭仪生赵王曹干,孙姬生临邑殇公子曹上、楚王曹彪、刚殇公子曹勤,李姬生谷城殇公子曹乘、mei戴公子曹整、灵殇公子曹微,赵姬生乐陵王曹茂。其中长子曹丕曹操认为笃厚恭谨,立为后继,成为后来的魏文帝;次子曹彰,三国演义中提到他黄须,勇而无谋;三子曹植为曹操最喜欢的儿子,虽才华横溢但个性怯懦,嗜酒放纵;四子曹熊体弱多病。曹操另有三女,长女曹节,次女曹宪,三女曹华,均嫁与汉献帝为妻。曹操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与两个儿子曹丕、曹植代表了东汉末年的文风,与苏轼一家并称,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庭”,曹操一生有诸多作品,为众人称道的《观沧海》是他公元200年10月打败袁绍后于河南延津县附近所作,《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出他的高远志向,公元208年冬于湖北汉口西南长江边赋歌《短歌行》,抒发出他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心情。

鲁肃(172-217),字子敬,东吴四英将第二位,文武全才。鲁肃少年看出世道将乱,便苦练箭术。其后周瑜带了几百人从鲁肃门前过,向鲁肃借粮。鲁肃当时前里有两囤米,鲁肃当时就借了一囤米给周瑜。周瑜十分感谢鲁肃,后来向孙权推荐了鲁肃。鲁肃见了孙权,明确提出了与曹操、袁绍三分天下的想法,这就是著名的《塌上策》。孙权非常敬重鲁肃,与他日夜交谈。208年,曹操南下,东吴分为主战主和两派。鲁肃立主一战,并主动前往江夏请诸葛亮过江,使孙权看到了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赤壁之战中,鲁肃以武将身份出战,总领三军,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赤壁之战后,鲁肃立主将荆州借给刘备,这一招使得曹操正在写字的笔吓得掉到了地上。210年,周瑜病逝,临死前向孙权推荐鲁肃继任都督。鲁肃任都督后不久,刘备取西川成功,于是鲁肃开始和关羽就荆州问题展开了斗争。刘备大军杀至公安,孙权也主张让吕蒙迎敌。鲁肃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与关羽谈判,要求以湘水为界,归还三郡。这就是著名的单刀会。这件事的真正英雄并非关羽,而是鲁肃。在单刀会上,鲁肃义正言辞,蜀方无言以对,只得割让三郡。217年,鲁肃病逝,年仅46岁,诸葛亮在成都为鲁肃挂孝。孙权称帝时感慨的说道:“昔日鲁子敬就说过会有这一天,看来子敬真是有远见呀!”

历史上的鲁肃,作战时手不释卷,是一代儒将。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功劳了,完全成了诸葛亮的陪衬,对这位文武全才来说,实在是太不公平了。可以说在《三国演义》中和历史相差最大的人物就是鲁肃了。

三国前期名将出现频率为史上之最,仅是因为乱世出英雄吗?

无论是封神演义记载的商纣末期,还是三国演义记载的汉末到三国时期,或者隋唐演义记载的隋末农民起义时期,这些时期都处于乱世,也都是英雄辈出的年代,正所谓“乱世出英雄”。

在一些历史小说中,为了情节更精彩,往往就会虚构一些人物来助阵。例如封神演义,请来了大量的仙人助阵,隋唐演义则多次出现实力超强的杜撰人物,三国演义的虚构人物不多,且地位无足轻重,往往虚构名将的家眷和家将,例如貂蝉、关索、周仓,或者为了凑齐“八健将”之类称谓补充的无关紧要的人。三国游戏也同样喜欢虚构名将家眷,例如赵云妻子马云绿和吕布的女儿吕玲绮,这是因为三国时期名将名臣众多,这些英雄人物足以支撑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巨著。

个人功绩再大,载入史册才是英雄,所以让三国英雄闻名于后世的首功是记录汉末三国时期的史书“三国志”。三国演义在核心内容参考史实,精彩内容参考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对细节进行了艺术上的加工,使众多三国英雄知名度不仅仅限制于历史爱好者,其文脍炙人口,彰显英雄人物鲜明个性。

事实上,排除名著小说的因素,三国名将数量多的重要原因是汉末时期的势力特别多,而且主要势力都有班底将领。

我们看一下三国战争史,三国纯粹是汉末群雄逐鹿打出来的。汉末大型诸侯势力将近20个,在群雄讨伐董卓以后,就进入了曹孙刘三家的发展历程,曹孙刘三家通过长达三十年的奋斗,终于实现三分天下。

那么,曹孙刘灭掉了多少势力呢?以曹孙刘作为主角灭掉的大中型势力不下二十个,其中有知名武将的大型势力(所谓的“大型”,指实力和声势两个方面)有吕布、袁绍、袁术、刘表、马腾、刘璋(刘焉)等,中型势力有孔融、刘繇、张鲁、杨奉、张邈等等。

三国中,曹操灭的诸侯最多。曹操起兵,我们知道最初的班底主要是曹氏宗亲,包括曹家将曹仁、曹纯等和夏侯家将夏侯渊、夏侯惇等。曹操造好铜雀台时(赤壁之战后),组织“比箭夺袍”,曹氏宗亲和其他将领分别穿不同色彩服装参赛,百步外射中靶心的胜者获得锦袍,十余名战将先后射中靶心,曹操非常开心,就全部给了赏赐。这次曹操射箭演习,曹氏宗亲和曹操手下其他将领的袍色不同,说明军中曹氏宗亲和其他武将地位不同。在曹操起兵早中期,曹氏阵营将领在军中的地位和历史知名度都会高一些,投奔曹操的降将则地位较低,直到后期需要对抗蜀吴名将,曹操才重点提拔综合能力更强的曹氏降将。

那么,曹家的子弟凭啥都能率军打仗呢?我认为还是有一种自己家族特有的带兵模式,这种模式在当时的时代很先进。咱们觉得三国英雄单挑起来过瘾,阵型计谋用的巧妙,其实在乱世三国不需要那样,将领只要把兵带好了,军纪严明,自己的战斗力比手下身经百战的士兵强一些,打仗的时候能指挥士兵秩序不乱,就是优秀将领了。

曹操在陈留起兵早期的对手往往是郡守和刺史,偶有州牧,这些人手下带兵能力最强的人,也就那么一两个可以和曹氏宗亲阵营将领水平差不多的。曹操因为实力占优,对战早期对手一般能保持常胜,也能斩杀或者收降这些将领,这些被斩杀或者收降的将领也就载入了史册,同时曹仁,夏侯渊、夏侯惇这些曹家将就成了名将。

曹操早期比较难对付的势力有吕布、袁术、袁绍,这三人手下带兵强的将领不少,也有能和自己的谋士团队抗衡的智者。为了文章更加精彩,三国演义小说就杜撰出了“吕布八健将”、“河北四庭柱”、“袁绍谋士团”,这些团队成员的核心人物都是真实的,也添加了杜撰的小人物凑数。和吕布、袁绍、袁术相比,曹操无论是自己的个人魅力、能力和团队的策略、凝聚力等方面都占优势,弥补了兵力和粮草相对不足的弱点。所以最终曹操仍然靠综合实力取胜,统一了北方。

和曹操身为开拓之君相比,孙权则是守土之君,孙权势力参加赤壁之战的将领班底大多是继承了其兄孙策从父亲旧部和统一江东历程征召与收降的人才。和曹操比,孙权较少进行吞并行为,所以新招纳的知名将领也少。我们常常感觉东吴存在感不强,主要是因为孙策没有被当成主角去写,东吴将领缺乏在小说中表现的机会。

东吴的实力并不差,将领的素质也不低,至少赤壁能抗衡曹操,夷陵能抗衡刘备。孙权说过一句话:“周瑜之后有鲁肃,鲁肃之后有吕蒙,吕蒙之后谁为孤分忧呢?”这时陆逊被举荐出来了,可见东吴顶尖人才也是不断代的。

刘备的前半生,被打的到处逃跑,经常投奔其他势力。比较知名的就是曹操、袁绍、刘焉、刘表、陶谦、公孙瓒等等。刘备越逃跑人气越高,甚至百姓都跟着他跑,刘备经历多个势力时都有名将加盟,例如从公孙瓒处借得赵云,从陶谦处接纳了徐州将领,从刘表处接纳了刘琦一脉的将领,寄居于荆州就能“三顾茅庐”求得诸葛亮,基本上是越逃手下阵容越强,最后终于在赤壁之战以后“借得荆州”,开始进入了稳定发展的时代。

关张作为一线名将,他们的对手也因为与其对战而出名,例如关羽斩庞德,收黄忠,张飞义释严颜。虽然庞德严颜本身也有一定知名度,但如果没有遇到关张也不会那么出名。至于黄忠,如果始终在刘表手下为将,不曾遇到关羽,那么最终也只是一个中郎将。

刘备占领西川,收降马超,这样也就把大部分益州名将和部分凉州名将纳入麾下。所以,尽管蜀汉实力和魏国甚至吴国都有明显差距,但声势丝毫不差。

总的来说,三国知名将领数量多的原因主要是①汉末时期势力多,每个势力都有班底将领,②在形成“三国”的过程中,这些班底将领通过战争汇聚到三家大的势力中,战争使这些将领得到表现的机会,③较强或者较有名望的势力在发展中获得在野人才投奔,④三国演义小说使一些普通将领成为名将。⑤汉代将军的编制本就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多,而魏蜀吴每个国家都有和汉代一样的将军编制。

三国时期将领大多得到重用,因为诸侯吞并的历程过于艰难,较多的将领获得了显著的战功。同时三分天下,心向一统,将帅之才仍旧需要保持较高的地位。

好了,今天关于“乱世逐鹿鲁肃阵容推荐搭配”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乱世逐鹿鲁肃阵容推荐搭配”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0